院部动态
{栏目别名}

  • 2021-11-25
    近日,教育部外指委西班牙语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副院长张珂教授,应邀作客我校“研究生培养与质量提升”系列讲座,以《汉西翻译中避免重复的手段》为题,与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西班牙语学科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线上学术交流和分享。讲座由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西班牙语系主任张鹏教授主持,西班牙语学科师生百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张珂比较了西班牙语和汉语语言体系与表达习惯的不同,结合汉译西实例深入分析了西班牙语语句表达中忌讳词语重复的特点,由此引出汉西翻译实践中应尽量避免重复的思考。通过介绍替代法、转化法、保留必要的重复等具体的翻译策略,使师生对翻译实践中避免重复的手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讲座思路清晰,语言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并重,语料丰富详实,过程贯穿鲜活实例,令师生受益匪浅。张鹏对张珂教授应邀为我校西班牙语学科师生开展学术讲座表示诚挚感谢,指出此次讲座内容对西班牙语翻译教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次活动对于我校西班牙语学科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将继续夯实专业建设,助力学科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扎实推进学校学科建设。 (通讯员/王宇歌 内容审核
  • 2021-11-25
    11月18日下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自力教授应邀作客我校“求索”高端学术论坛,为国际商学院师生作题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讲座。此次讲座也是国际商学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高水平学术讲座系列活动之一。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崔顺伟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何自力阐释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指出这一判断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做出的最新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有助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助于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有助于科学理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与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剖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中,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将资本主义产生以来的历史划分为五个时代,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八大特征,指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六大举措。讲座深入浅出,内容详实,令人受益匪浅。讲座后,与会师生与何自力进行了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此次讲座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 2021-11-1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发青年学子树立强国理想、厚植爱国情怀、践行报国行动,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在两校区分别举办了“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微课实践教学比赛。在初赛的基础上,两校区各教学班共推荐26组选手参加决赛。比赛中,各组选手展示内容紧扣主题、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创新性强,体现了激昂的青春活力和催人奋进的感染力。同学们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具体内容,从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不同时期的不同精神内涵进行阐述和演绎,以朗诵、情景剧、歌曲、串讲等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为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本次比赛的成功举办,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背后的精神内涵,更深层次认识了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党的奋斗历程之艰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切实增强了“四个自信”,为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建功立业凝聚了强大精神
  • 2021-11-19
    11月4日至5日,“中希语言文化教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共同主办,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希腊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希腊孔子学院以及国内七所高校的希腊语专业系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师、学生等50余位代表参加。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希腊语专业教师秦玥、张展参会并在分论坛发言。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校长尼古劳斯·帕帕约阿努、希腊驻沪总领事孔尼舸、上海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张雪梅分别致辞。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孔子学院希方院长罗兰、上海外国语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胡晶晶做主旨发言,对加强国内同行之间、国内与希腊同行之间交流,深入探讨符合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表达了美好愿景。秦玥在“中国的希腊语教学”分论坛上以《基础希腊语教学中难点解析》为题进行交流发言。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师分别就各自院校教学中的探索进行了分享。与会代表围绕主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发掘了不同学校希腊语专业教学困难
  • 2021-11-19
    11月6日至7日,由武汉大学主办的“后疫情时代中乌教育科技合作前景与路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中乌两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加。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乌克兰语专业负责人王晨、乌克兰语专业教师张博通应邀参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此次会议同时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赵会荣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乌克兰语专业教师及青年学者,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政治处一等秘书布隆斯基赫先生,乌克兰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长柯维典博士,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教师及乌克兰各大科研院所汉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40余人,分别就中乌关系、中乌人才培养、教育、科技、人文领域合作发展前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讨论交流中,王晨针对乌克兰语言政策问题做了题为《向西向东两难抉------浅析乌克兰语言政策现状与挑战》的报告,深入分析了乌克兰语言政策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现状及当下存在的复杂现状。张博通就中乌两国语言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发表了题为《中乌双方语言教育教学发展现状浅析》的报告,以乌克兰利沃夫国立大学和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为例,详细
  • 2021-11-16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11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十六届青年教职工基本功竞赛院内预选赛,学院全体教师参加。比赛由学院副院长杨红运主持。比赛以实现“以赛代练、以评促教”为宗旨。六位青年教师分别以《抗美援朝凭什么取得胜利》《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授课主题进行了现场教学展示。评委代表宋婷和李鹏两位教师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竞赛技巧、互动课堂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并提供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意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持续推进“马院青椒”计划,每年为新入职思政课教师量身制定培养方案、配备一对一教学指导教师,并通过举办一系列集体备课活动、听评课活动、教学比赛活动等,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作为锻炼青年教师、展现教学成果的一次重要活动,本次预选赛致力于营造出“互看、互比、互学、互帮”的
  • 2021-11-16
    10月中旬,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分会第十八届年会暨“文化与政治:1871-2021年德语文学的流变”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湘潭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师以及研究生参会。会议分为大会发言、分组讨论与圆桌会议三个部分。各环节发言紧扣“文学与政治”关系,与会代表分别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对150年间的德语文学文本进行了解读与热烈讨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教师丁雅静受邀参会,并在小组发言环节分享了论文《施尼茨勒<梦幻记>中的不可靠叙述》。阿图尔·施尼茨勒为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维也纳现代派的核心人物,也是第一个将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作家。以表现心灵、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德语现代派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梦幻记》中,施尼茨勒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的生存困境,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没落图景。不可靠叙述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突出了文本的反讽效果。从这一角度去解读文本,有助于把握作者隐含的意图,体会文本的深层含义。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德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李永平强调,文学研究者要带着批判意识去研究文本,
  • 2021-11-1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筑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10月21日下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非通用语教师党支部与非通用语学生党支部联合开展了“百年初心 矢志奋斗”主题党日活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前往天津觉悟社实地参观学习。 五四运动前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爱国进步团体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1919年9月,周恩来、邓颖超、马骏等在天津创办觉悟社,研究新思潮,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参观过程中,党员师生不时驻足凝视馆内陈列的大量历史文献、照片及绘画等,通过其生动展示出的觉悟社成员组织革命宣传活动的斗争事迹,切实感受到周恩来、邓颖超等革命先驱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深刻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层含义,坚定了“百年初心 矢志奋斗”的决心。 参观结束,支部成员就自己的体会与收获展开积极的交流讨论。大家深深叹服于老一辈革命家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奋勇前进的斗争精神,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代
  • 2021-11-12
    为开展好“强党性、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近日,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俄语教师党支部、俄语学生党支部赴图书馆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 特藏抢救志愿行”联合党日活动。本次活动以图书馆特藏抢救项目为依托,俄语专业党员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俄语古籍特藏抢救志愿服务,为古籍的数字化贡献力量。这是继上学期葡语特藏文献扫描后,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进行的又一次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古籍特藏室王雨卉老师介绍天津外大图书馆古籍特藏情况通过古籍特藏室王雨卉老师的介绍,师生党员们了解到,我校图书馆古籍特藏“年龄段”在70—300岁左右,包括多家名仕藏书,规模达2万余册,涉及英、法、俄、德、日、拉丁等语种。其中,200余种图书在国家图书馆图书目录中尚未发现,具有极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特藏文献:藏俄字典古籍特藏抢救项目是用专业的书刊扫描仪,使古籍特藏“数字化”,通过建设“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古籍特藏资源库”,让珍贵的古籍再次活用起来。 参观图书馆特藏室俄语文献的数字化工作,急需俄语专业人才的协助参与。活动现场,俄语专业师生来到古籍扫描实验室参与到扫描工作中。博士生党员宋灿灿表示,古籍特藏抢救项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 2021-11-12
    10月23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永旺杯”第十四届多语种全国口译大赛复赛及决赛顺利举行。我校德语专业2020级研究生陈超稳定发挥完成比赛,以复赛全国第三、决赛全国第三的成绩获得二等奖,指导老师胡峰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大赛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翻译教学、翻译研究与社会翻译实践的互动交流与有机结合。受疫情影响,本届大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设日语、法语、德语、俄语、朝(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七个语种组。经过选手们在初赛中激烈的角逐,德语交传组共15人通过初赛进入复赛,陈超位列其中。经过又一轮的精彩比拼,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北京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浙江大学的6名选手闯入决赛。陈超一路过关斩将,灵活应变,最终取得佳绩。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比赛,指导教师胡峰凭借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不仅提供了大量口译方面的资料和实战机会,还倾囊相授口译技巧,帮助陈超同学提高语言能力和口译能力。近年来,我校德语学科学生在全国、地区性赛事中频频获奖,不断创造佳绩,既体现了德语学科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