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栏目别名}

  • 2021-07-08
    7月5日上午,首个语合中心资助的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四周班暨印度尼西亚布拉维加雅大学(UNIVERSITY OF BRAWIJAYA)线上短期项目开班典礼如期举行。典礼由国际教育学院进修通识部主任杨少芳中英文双语主持。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啜京中、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印度尼西亚布拉维加雅大学文化研究学院第一副院长Hamamah(M.Pd. Ph.D)、语言文学系主任Sahiruddin(Ph.D)、语言文学系副主任Diah Ayu Wulan(M.Pd)、文化研究学院国际关系处代表 Fredy Nugroho Setiawan(S.S., M.Hum.)、中文系主任NanangEndrayanto(M.Sc.),布拉维加雅大学项目负责人Yang Nadia Miranti,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的教师代表、布拉维加雅大学项目学员共同参加了开班典礼。布拉维加雅大学文化研究学院第一副院长Hamamah女士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的感谢,并且希望藉由这次的汉语短期课程,期待两所高校未来能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张占奇代表学校致辞,希望借由此次语合中心互联网+的中文教育新模式,使印尼学生可以在
  • 2021-07-08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迎接党的百年华诞,6月29日上午,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组织学院师生党员赴天津博物馆开展“重温党的历史 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以参观“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的形式,接受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洗礼,高扬信仰旗帜、传承红色基因、树牢理想信念。 展览分为“开天辟地”“奠基立业”“富国裕民”“复兴伟业”四个展厅,全景展示了在党的领导下天津人民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津沽大地在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以及在不同时期留下的弥足珍贵的革命印记。一件件文物展品背后的红色记忆,犹如星星之火,见证着百年沧桑巨变,彰显着天津人民坚定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步伐的信念。 参观结束后,学生党员代表接受了天津电视台的采访。王敬文同学表示,本次展览最触动心弦的一件展品是何叔衡同志穿过的长衫,将来自己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也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一心为公,不谋私利,不拿组织一针一线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张哲同学表示,从海河医院医生护士们于抗疫前夕在请战书上留下的一个个红手印,感受到了他们将人民安全放在首位,不顾个人安危的牺牲精神。孙嘉檑同学表示,在教育扶贫展品中感触最深,年轻人要不怕艰苦
  • 2021-07-08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亚太办公室和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指导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三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决赛于7月4日举行。我校高级翻译学院2019级日语同传方向周文颖同学经过激烈角逐,荣获三等奖,指导教师蒋芳婧教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6所高校、8个语对的119名选手进入决赛,其中日语赛事有来自八所知名院校的14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采取接力同传的形式,以中文为中介语言,进行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日语、朝(韩)语、俄语、西班牙语与英语的接力同传。最终,经过评委会的公正评审,各语种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据悉,该比赛采用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通行的多语种接力同传模式,并开创性地以中文为接力同传的中继语,尝试从翻译的角度建构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此次比赛是我校日语专业目前在该赛事中取得的最佳成绩,体现了学院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今后,学院将继续鼓励师生参加全国性高水平翻译类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 2021-07-06
    6月22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衷克定教授、秘书处翟东升教授应邀来我校,以“教育硕士人才培养和论文选题写作技巧”为题做讲座。我校学科教学(英语)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导师和硕士研究生参加讲座。讲座开始前,副校长李迎迎会见了两位专家,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办学格局,对两位专家为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翟东升对当前高校教育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越界、超范围和存疑”论文选题中存在的三种问题类型,总结了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八要”,从培养目标、领域拓展、前置专业、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标准和队伍建设八个方面做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对我校教育硕士学科点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衷克定以2019年教育硕士论文抽检为例,为师生们讲解了现代教育技术硕士论文在选题中常见的问题和误区,并与现场相关专业学生逐一对话,对每一位同学的选题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帮助各位同学能够选对题,选好题。此次讲座对我校教育专硕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师生纷纷表示一定认真总结思考,根据专家建议做好相关工作。
  • 2021-06-27
    6月23日下午,新华社日本专线?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日语国际传播实习基地签约与揭牌仪式在我校中特中心举行,新华社日本专线主编、总监会副总监蓝建中与我校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晶签署协议,并共同为基地揭牌。揭牌仪式由日语翻硕专业负责人蒋芳婧教授主持。新华社日本专线编辑、学院党委副书记史宁及日语专业师生参加仪式。李晶向新华社日本专线介绍了学院概况,她指出,实习基地的设立是一次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基地在培养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日语人才,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对外传播能力等方面一定会发挥卓有成效的作用。希望双方密切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机制,积极探索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共同开展日语新闻翻译及相关研究。蓝建中为师生介绍了新华社日本专线的相关情况,鼓励同学们以线下、远程在线以及撰写中日双语新闻稿投稿的方式积极参与实习项目,通过鲜活的新闻素材与贴近普通民众的语言,让日本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为中国话语对外传播贡献力量。该基地的建立,为学院学生就业及实习拓宽了渠道,有利于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学
  • 2021-06-24
    6月22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姜丽萍教授应邀为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共126人进行了题为“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重塑”的线上讲座。该讲座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行玉华副教授主持。姜丽萍多年来一直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广泛,涵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法与教材等,在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中都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对外汉语教学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怎么教外国人汉语》等论著9部;主编《HSK标准教程》系列、《体验汉语教程》系列、《魅力汉语》系列等教材6套;在《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多次受邀赴美国、日本、泰国、荷兰、古巴等国家和港澳等地区进行讲学或学术交流。姜丽萍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是汉语师资的培训和培养。她通过《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国际汉语通用课程大纲》三本纲领性文件对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了全面描述,用丰富的例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出在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以及新文科背景的新形势下,国际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都发生了转变,信息技术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
  • 2021-06-24
    6月18日下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杂志副主编黄昭宇应邀为我校国际关系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讲座由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主持。黄昭宇以“国家安全与中美关系”为题,从国家安全的内外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外部条件、国家安全的内外变量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及重大意义。他指出,国家安全观已经由传统型转变为非零和、可持续的新型国家安全观,并提出在维护国家安全时,应做到在尊重多样性基础上求同存异。他强调,发展是国家安全的唯一恒量,并从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文四个维度分析了国家软硬实力的同步发展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他进一步分析了中美摩擦升级的原因,认为中美关系之间虽然存在风险,但失控的可能性不大,指出应避免将国家竞争升级到战略化和国际化阶段。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围绕中美人文交流障碍、中美俄战略三角的不对称性等问题踊跃提问,黄昭宇深入浅出地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作为“研究生培养与质量提升”系列讲座的一部分,本次讲座对我校政治学学科建设和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促进意义,对研究生拓宽学术视野和提升学术能力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 2021-06-24
    党员们聆听党史讲解员的讲解通用语教师支部参观河西区委党员培训中心的党史展6月2日下午,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通用语教师党支部前往天津市河西区委党员培训中心参观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主题展,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津市河西区委党员培训中心举办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主题展。主题展共分为前言、“前赴后继 救亡图存”“风云际会 相约建党”“群英汇聚 开天辟地”四个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新的伟大起点,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担当起开天辟地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征程。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文字,带党员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过程中的伟大时刻,全体党员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入党初心。此次活动,激发了党员教师不忘初心学党史、践行使命跟党走、敢于担当善作为的内生动力,让全体党员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史教育,激发了全体党员的爱国热情。同志们一致表示,要做革命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自觉践行者,以英雄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发挥党员的
  • 2021-06-22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思想、业务素质的提升,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2021年,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月”活动,引导教师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课程思政效果,以课程思政工作促师德师风建设。 本学期初,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海呐教授做客“初心讲堂”,以《破解课程思政之惑,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进行专题讲座。她指出,新时代的大学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将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注重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徐亦行教授在讲座中以葡萄牙语专业课程为例,分享了专业教师如何通过有针对性、新颖的方式与视角开展教学。师生在语言课堂中探讨如何规范表述中国现实、中国立场,如何在专业课程中,选择《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经典句子和例文开展语言技能训练等。副院长史亚军教授结合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实践,以语言文化对比为切入点,从课程思政的多元建构、外语教学的根本导向,以及语言、文化、文明之间的关系维度进行阐述,就外语教学中如
  • 2021-06-21
    行政党支部俄语教师党支部通用语教师党支部非通教师党支部政治生日礼物6月15日下午,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组织党员教师赴张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参观学习“奠基岁月------天津市军管会和中共天津市委在张园”及“张园往事”主题展览。张园作为中共天津市委第一个公开的办公场所,承载着解放初期津沽大地的红色记忆,见证了天津人民那段艰辛曲折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从筚路蓝缕到开创党的光辉事业,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展品都投射出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保家卫国、艰苦奋斗的伟大形象。教师党员们一边认真聆听工作人员讲解,一边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并交流学习体会。参观结束后,学院党委为每一位党员教师颁发了政治生日纪念卡和政治生日礼物------党史学习卡片,拥有36年党龄的姜雅明教授带领教师党员在党旗前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学院党委书记安娜勉励党员教师,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事业中。老师们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通讯员:田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