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即创业,这个天外00后不简单

来源:天外创就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2024-08-09 阅读量:160



陈舒琪,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英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2024届毕业生,同时也是一家初创企业的负责人,由她成立的花境(天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天开园落地生根,不断拔节生长。

毕业即创业:迷茫和时机

高中时期,陈舒琪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但由于学业紧张她将这颗种子深深埋藏心底。2020年,陈舒琪考入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丰富的课余生活,给了她放飞梦想的机会。

陈舒琪四年大学的课余生活,可以用“绕着新闻飞”来形容。高考时与心心念念的中国传媒大学失之交臂,她一入学便加入了天外学生记者团,锻炼摄影、写作等基础的采编能力,后成为天外学生记者团团长,成长为一名老师和同学都认可的校媒记者。大二,她经宣传部老师推荐,前往中国日报天津站实习;大三,她又承担起重启天外微博协会的责任,成为新浪微博校园大使;大四,她终止了所有课外活动和实习,专心备考研究生。最终以十分之差,落榜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再一次错失专业学习传媒的机会。

三月,陈舒琪决定搁置理想,先找工作,寻找方向仍然以新传为主。

她在备忘录里给自己打气,“请不断找寻新的劲头,请相信一生的轨迹并不是一根枝干向上生长,而是有无数的枝丫冒头,朝向不同的方向。全神贯注,不要回头!”

在投简历和面试的过程中,她发现那些岗位自己并不喜欢,同时通过率很低,投出去几百份简历才有寥寥几声回音,她开始对自己不自信,焦虑疯长。

四月初,她抱着换换心情,赚点小钱的想法,和同伴一起背着相机走向人山人海的大理道,在“海棠节”现场做起了摆摊拍照的生意。那一天,她遇到了创业的合伙人。对方被她们丰富的新媒体经验所启发,邀请她一起创业。陈舒琪心底的创业梦被点燃,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新媒体是这个初创团队的缘起,也是业务核心。创业的决定做下了,但具体业务在每周一到两次的会议上持续修订,经过市场调研,最终将目光瞄准了中小企业的新媒体IP孵化。

能够全身心投入创业,陈舒琪感到了久违的兴奋。比起面试、投简历的被动,创业给人很大的动力和主动性。“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成败两种结果各占一半。但我觉得我还年轻,可以试错,而且如果成功了的话,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陈舒琪(左)和合伙人(右)

黎明前的黑暗:阻力和未知

在决定创业和公司正式成立之间,相隔了孤独又未知的45天。

紧锣密鼓地筹备公司时,陈舒琪却向所有人保密了一个半月。不能和家里人说,因为这件事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外,不能和同学朋友说,担心引起期待。

但是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那段时间正好是,所有人都在问你要做什么的时间段。

身边人几乎都去向已定,开始毕业前最后的狂欢,陈舒琪感觉自己在充满未知的世界中孤军奋战。

好在企业注册相当顺利。几乎在决定要创业的同时,辅导员宣讲了天开园征集首批大学生项目入驻园区的条件,与她的需求不谋而合。

线下前往天开园的咨询会,得到了详细的政策讲解,并向有关部门介绍了主营业务。五月底,陈舒琪在天开园成功注册公司,手续简洁到她有点恍惚,“这么快就开好了一家公司?”

花境所涉及的代运营行业中,有一项是外国人境内自媒体全平台运营,这方面业务的开设,得益于母校打下的坚实语言基础,以及在校园内接触到了非常多活力有趣的外国留学生。

从学习英语开始,陈舒琪就意识到语言是重要的沟通桥梁,思考着作为外语人,应该怎么样讲好中国故事。“在承接这个业务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人都可以是对外传播的主体。我们可以在与外籍友人沟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魅力,也可以借用“洋主播”的视角展现多彩的中国,这些都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好方法。”

大学生创业是光鲜的标签,对于客户来说,也可能是青涩的标志。公司成立后,最初的获客非常艰难,每个有意向的人,都会询问过往案例。虽然进度卡在经验和案例不足上,但她依然顶着压力前行。经过营销团队的不断跟进,在陈舒琪毕业典礼的那一天,花境传媒接到了第一单客户。

陈舒琪在园区内开展工作 

扬帆,起航

陈舒琪清楚记得合伙人打来电话,转告顺利签单的好消息。电话挂断她就走上了舞台,领取学位证书,当校党委书记周红蕾亲切地问她毕业之后做什么时,她平静地说出创业的答案。

毕业当天签成了第一单,陈舒琪觉得,这是她最好的毕业礼物。

典礼结束,她收到姐姐送的鲜花,白色花瓣托着小卡片,上面写着“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从学士服到工作装,她完成了大学生到创业者的切换。通过整个团队的努力和园区的重视与扶持,花境传媒的业务逐步开展,同时加入了天津市新媒体协会。熬过寂寂无闻、没有签单的创业初期,陈舒琪相信,花境的未来一定会花团锦簇,他们将更加热烈地向广阔未来前行。

说到要感谢的平台,陈舒琪提到了母校、国家政策和天开园。创业看似是这几个月的成果,实则走过的每一步都有意义。过去四年在商务英语的学识积累、在天外记者团的实践、媒体大厂的历练,构成她创业的底气基石。入驻天开园非常顺利,创业政策和补贴让陈舒琪备受鼓舞,可能存在的麻烦和程序都被清扫,她很庆幸自己在天津,在天开园注册了公司。

最感激的事情,还是命运让她和合伙人相遇,自此按下了创业的起始键,让可能成为现实。

创业是一头闯进成人社会,如何着装打扮、行为得体、不卑不亢,陈舒琪还在手忙脚乱地学习当中,压力和动力并行,但是她非常确定,成为一个传媒人,向更广阔的世界发声,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天外聚焦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平台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近两年,已有19名毕业生成功创业,其中3支团队入驻天开园。在学校、政府的大力宣传下,3个校友企业也成功入驻,实现了在校生创业项目和校友创业企业资源的有效对接。在未来,我校将持续发力,完善以学校、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赋能。

(内容审核/冯鹏 窦文彤 安娜)